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旸谷挡。
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注释
芜皋:即无皋,传说中的山系名。
沓然:遥远的样子。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
洪柯:大树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旸(yáng)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
灵人:指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
神景:指太阳。景:日光。
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此诗为组诗第六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简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借“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寄托对光明的向往,盖叹晋宋易代,盛世君臣不复存在。这首诗或是表达了祝愿国家中兴的宏大主题,抑或表达了诗人对太阳这大自然神奇骄子的无限热爱、甚至崇拜之情。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132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情人碧玉歌二首·其二

孙绰 孙绰〔魏晋〕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杨德祖书

曹植 曹植〔魏晋〕

  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