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见嵩山

张耒 张耒〔宋代〕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注释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岳中的中岳。
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
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参考资料:完善

1、 百度百科.初见嵩山

鉴赏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落笔。“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夏秋之交,诗人张耒赴任洛阳寿安县尉,途中作此诗。诗人原任临淮主簿,据《临淮主簿厅题名记》记载,任职的三年中,文牍劳形,单调寂寞,唯有遇佳山秀水时,闷怀才豁然开朗。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刘乃昌·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诗卷)·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简析

  《初见嵩山》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没有具体地描写嵩山,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看山的过程表现览景的喜悦,从而烘托嵩山的迷人魅力。诗中用曲折的笔墨描写嵩山的独特景物,表现出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借嵩山来慰藉情怀的思想感情。全诗造语新奇,人景合一,在写景中反映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2368篇诗文  14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春景

宋祁 宋祁〔宋代〕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汪元量〔宋代〕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陈亮〔宋代〕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