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亦有情
《虞初新志》〔明代〕
宋高宗时,陇山县有人进能言之鹦鹉于宫中。高宗养之,爱甚。一日,高宗问曰:“尔思乡不?”曰:“岂不思乡?然思之何用?”帝悯之,即遣侍者送还陇山。数年后,宫中有人过其地。鹦鹉问曰:“皇上安不?”答曰:“崩矣。”鹦鹉悲鸣不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朝高宗时,陇山县有人向宫中进献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高宗养它,非常喜欢。一天,高宗问鹦鹉说:“你思念家乡吗?”鹦鹉回答说:“怎么不思念家乡?然而思念又有什么用呢?”皇帝怜悯它,于是派人把它送回陇山。几年后,宫里有人经过那个地方。鹦鹉问:“皇上还安康吗?”那人回答说:“皇上已经去世了。”鹦鹉悲伤地不停地叫。
注释
陇山县:古县名,今陕西境内。
进:进献,呈献,进贡。
甚:非常,很。
不:古同“否”。
悯:同情,怜悯。
遣:派遣。
过:经过。
崩:驾崩,死亡(特指皇帝死)。
简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宋高宗时期一只进献到宫中的鹦鹉,在被皇帝喜爱饲养期间,流露出思乡之情,皇帝怜悯送其归乡,数年后鹦鹉仍牵挂皇帝安危,在得知皇帝去世后悲哀不已的故事。通过鹦鹉的经历,展现了一种超越物种的情感羁绊与忠诚。
猫儿索食
王晫〔明代〕
猫生儿,稍大。猫儿问母:“当何所食?”母曰:“人自教女。”猫儿夜至他家,隐瓮器间。有人见已,而相约曰:“酥乳肉等,须覆盖,鸡雏高举,莫之食。”猫儿审听,即知:鸡酥乳与肉,皆是我食也。
满江红·咏竹
陆容〔明代〕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驾幸月坛群望西街
徐渭〔明代〕
玉露清秋湛碧空,金舆夕月引群工。
红云自结龙文上,彩仗如移桂影中。
壁畔常仪端捧鬯,郊西新魄正垂弓。
布衣久分华山侣,笑向归驴堕晚风。